1. 首页 > 星座配对 > 文章页面

农历是怎么算出来的啊(农历是怎么算日子的)(怎么算自己农历生日)

中国古代历法,为什么会有阴历 阳历之分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农历是怎么算出来的啊,以及农历怎么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农历是怎么算出来的啊农历年份怎么算农历是怎么算出来的啊

农历

农历编算将出国家标准是怎么回事

农历的历月长度是以朔望月为准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月和小月相互弥补,使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

农历固定地把朔的时刻所在日子作为月的第一天——初一日。所谓“朔”,从天文学上讲,它有一个确定的时刻,也就是月亮黄经和太阳黄经相同的那一瞬间。(太阳和月亮黄经的计算十分繁琐和复杂,这里就不予介绍了)

至于定农历日历中月份名称的根据,则是由“中气”来决定的。即以含“雨水”的月份为一月;以含“春分”的月份为二月;以含“谷雨”的月份为三月;以含“小满”的月份为四月;以含“夏至”的月份为五月;以含“大暑”的月份为六月;以含“处暑”的月份为七月;以含“秋分”的月份为八月;以含“霜降”的月份为九月;以含“小雪”的月份为十月;以含“冬至”的月份为十一月;以含“大雪”的月份为十二月。(没有包含中气的月份作为上月的闰月)

农历的历年长度是以回归年为准的,但一个回归年比12个朔望月的日数多,而比13个朔望月短,古代天文学家在编制农历时,为使一个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即初一是无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圆月,就以朔望月为主,同时兼顾季节时令,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在农历十九年中,有十二个平年,为一平年十二个月;有七个闰年,每一闰年十三个月。

为什么采取“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呢?一个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一个回归年有12.368个朔望月,0.368小数部分的渐进分数是1/2、1/3、3/8、4/11、7/19、46/125,即每二年加一个闰月,或每三年加一个闰月,或每八年加三个闰月……经过推算,十九年加七个闰月比较合适。因为十九个回归年=6939.6018日,而十九个农历年(加七个闰月后)共有235个朔望月,等于6939.6910日,这样二者就差不多了。

七个闰月安插到十九年当中,其安插方法可是有讲究的。农历闰月的安插,自古以来完全是人为的规定,历代对闰月的安插也不尽相同。秦代以前,曾把闰月放在一年的末尾,叫做“十三月”。汉初把闰月放在九月之后,叫做“后九月”。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又把闰月分插在一年中的各月。以后又规定“不包含中气的月份作为前一个月的闰月”,直到现在仍沿用这个规定。

为什么有的月份会没有中气呢?节气与节气或中气与中气相隔时间平均是30.4368日(即一回归年排65.2422日平分12等分),而一个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所以节气或中气在农历的月份中的日期逐月推移迟,到一定时候,中气不在月中,而移到月末,下一个中气移到另一个月的月初,这样中间这个月就没有中气,而只剩一个节气了。

上面讲过,古人在编制农历时,以十二个中气作为十二个月的标志,即雨水是正月的标志,春分是二月的标志,谷雨是三月的标志……把没有中气的月份作为闰月就使得历月名称与中气一一对应起来,从而保持了原有中气的标志。

从十九年七闰来说,在十九个回归年中有228个节气和228个中气,而农历十九年有235个朔望月,显然有七个月没有节气和七个月没有中气,这样把没有中气的月份定为闰月,也就很自然了。

农历月的大小很不规则,有时连续两个、三个、四个大月或连续两个三个小月,历年的长短也不一样,而且差距很大。节气和中气,在农历里的分布日期很不稳定,而且日期变动的范围很大。这样看来,农历似乎显得十分复杂。其实。农历还是有一定循环规律的:由于十九个回归年的日数与十九个农历年的日数差不多相等,就使农历每隔十九年差不多是相同的。每隔十九年,农历相同月份的每月初一日的阳历日一般相同或者相差一、二天。每隔十九年,节气和中气日期大体上是重复的,个别的相差一、两天。相隔十九年闰月的月份重复或者相差一个月。

农历年份怎么算

农历怎么计算日子的农历是古时候按太阳得运行总结出来得一套计算日子得方法。

一般得每四年都会有一个闰年,就是每四年就会多一天。

关于农历的知识

农历(夏历,殷历,古历,黄历,旧历)

农历,是把朔望月的时间作为历月的平均时间。这一点上和纯粹的阴历相同,但农历运用了设置闰月的办法和二十四节气的办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这样它就又具有了阳历的成分,所以它比纯粹的阴历好。

现在所有的农历,据说我们的祖先远在夏代(公元前17世纪以前)就使用了这种历法。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夏历。解放后还仍然叫做夏历,1970年以后我国改称为农历。至于农历一名的由来,大概因为由于自古以农立国,所以制订历法必须为农业服务。

农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朔望月的时间是29日12小时44分3秒(即29.5366日),因此农历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它和纯粹的阴历并不完全一样,因为纯粹的阴历是大小月交替编排的,而农历年大小月是经过推算决定的。

农历每一个月初一都正好是朔(即月亮在太阳地球中间,且以黑着的半面对着地球的时候)。有时可能出现两个大月,也可以连续出现两个小月。由于朔望月稍大于29天半,所以在农历的每100个历月里约有53个大月和47个小月。

农历是基本上以12个月作为一年的,但12个朔望月的时间是354.3667日,和回归年比起来要相差11天左右。这样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个多月。

为了要把多余的日数消除,每隔3年就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有闰月的一年也叫闰年。所以农历的闰年就有13个月了。至于闰哪个月是由节气情况决定的。

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3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闰月加到哪个月,以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

农历的闰月天数与正常月份天数一样,为29或30天。

农历所谓“闰”的说法,只有闰年和闰月称谓,公历也有闰年的称谓。

农历月份的别称

一月:正月、隅月、孟月、端月、始春、元春;

二月:如月、杏月、仲春、早春;

三月:病月、桃月、季春、炳月、三春、阳春、暮春;

四月:余月、清和月、桃月、孟夏;

五月:榴月、薄月、仲夏;

六月:且月、荷月、伏月、季夏;

七月:相月、巧月、霜月、孟秋、桐月;

八月:壮月、桂月、仲秋、中秋月:

九月:亥月、菊月、季秋;

十月:阳月、小阳春、孟冬;

十一月:辜月、葭月、仲冬;

十二月:涂月、腊月、嘉平月,季冬。

农历的一个月的前十天按顺序习惯上称为初日,如农历的一月二日称为正月初二,当然说1月2日也是对的。

农历的正月(一年的第一个月)的开始都是在公元纪年的1月20日后至2月底之前。如农历的正月初一可能是1月21日,也可能是2月20日;反之,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也是公元纪年的1月20日至2月底前。

农历大小月卦口诀

一年上下两卦编,一七两月初爻安。

阴大阳我上卦,遇有闰月年十......>>

农历什么年份咋算的! 15分中国古代年号中的干支纪年自公元54年一直沿用,不因朝代更迭、国家分裂而中断:循环周期60年一甲子(或花甲)计算.计算时只要知道它距今循环多少次即可算出(对于考古和历史研究是很有帮助)

2010庚寅年!那么60年前1950年也是庚寅年,同样1890也是庚寅年(根据: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循环使用)庚往后10推位是庚,寅后10位是子,所以1900年是庚子年!1840(庚子年)至1900年一个甲子史称“庚子国变”其他雷同

中华民国己巳年 1929年

乾隆庚戌年 1790年

道光己亥年憨 1839年

道光庚寅年 1830年

光绪壬辰年 1892年

光绪庚子年 1900年

农历年份怎么算是按照六十顺序甲子排列的.

六十甲子(六十花甲子,六甲)

1.以天干和地支按顺序相配,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组合,从甲子起,到癸亥止,满六十为一周,称为六十甲子。亦称六十花甲子。又因起头是“甲”字的有六组,所以也叫“六甲”。

2.指人满六十岁。

3.道家信奉的六十个星宿神,即六十甲子日值日的六十位神。用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作为称呼这些神的名字。

六十甲子表

01甲子 11甲戌 21甲申 31甲午 41甲辰 51甲寅

02乙丑 12乙亥 22乙酉 32乙未 42乙巳 52乙卯

03丙寅 13丙子 23丙戌 33丙申 43丙午 53丙辰

04丁卯 14丁丑 24丁亥 34丁酉 44丁未 54丁巳

05戊辰 15戊寅 25戊子 35戊戌 45戊申 55戊午

06己巳 16己卯 26己丑 36己亥 46己酉 56己未

07庚午 17庚辰 27庚寅 37庚子 47庚戌 57庚申

08辛未 18辛巳 28辛卯 38辛丑 48辛亥 58辛酉

09壬申 19壬午 29壬辰 39壬寅 49壬子 59壬戌

10癸酉 20癸未 30癸巳 40癸卯 50癸丑 60癸亥

甲子纳音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两两相配,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个组合,称六十甲子。又每两组配一纳音五行,到底是什么意思,至今仍是一个谜。

甲子、乙丑,配海中金;

丙寅、丁卯,配炉中火;

戊辰、己巳,配大林木;

庚午、辛未,配路旁土;

壬申、癸酉,配剑锋金;

甲戌、乙亥,配山头火;

丙子、丁丑,配洞下水;

戊寅、己卯,配城墙土;

庚辰、辛巳,配白腊金;

壬午、癸未,配杨柳木;

甲申、乙酉,配泉中水;

丙戌、丁亥,配屋上土;

戊子、己丑,配霹雷火;

庚寅、辛卯,配松柏木;

壬辰、癸巳,配常流水;

甲午、乙未,配沙中金;

丙申、丁酉,配山下火;

戊戌、己亥,配平地木;

庚子、辛丑,配壁上土;

壬寅、癸卯,配金箔金;

甲辰、乙巳,配佛灯火;

丙午、丁未,配天河水;

戊申、己酉,配大驿土;

庚戌、辛亥,配钗钏金;

壬子、癸丑,配桑松木;

甲寅、乙卯,配大溪水;

丙辰、丁巳,配沙中土;

戊午、己未,配天上火;

庚申、辛酉,配石榴木;

壬戌、癸亥,配大海水。

农历年月日时用天干是怎么计算的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可是,这就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年的表现方式相传自黄帝时期就开始了,在殷墟商代考古发现过六十甲子表的残片。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编辑本段]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编辑本段]结合实际了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种动物分别与十二地支相配成为“十二生肖年”。(见下图)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这一年里出生的人都是属“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这一年进而出生的人都是属“牛”。以此类推。(如下表)

十二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2.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时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时,而我国传统则以十二个时辰来表示,即一时辰是二小时。(如下表)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丑寅卯辰巳

23-01:01-03:03-05:05-07:07-09:09-11

午未申酉戌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编......>>

农历年的月份是怎么算的?阴历定月的依据是月亮的运动规律:月球运行的轨道,名曰白道,白道与黄道同为天体上之两大圆,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绕地球一周,出没于黄道者两次,历二十七日七小时四十三分十一秒半,为月球公转一周所需之时间,谓之“恒星月”。唯当月球绕地球之时,地球因公转而位置亦有变动,计前进二十七度余,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绕地球一周,复至合朔,实需二十九日十二时四十四分二秒八,谓之“朔望月”,习俗所谓一个月,即指朔望月而言。

阴历,是按月亮的盈亏变化来制定的。一个朔望月的周期是二十九或三十天,年的长短只是月的整倍数,与回归年无关。阴历中的月,是指月球环绕地球公转一次所需的约29.5个太阳日的周期,与月相挂钩,能表现月亮的圆缺变化。月也与四季寒暑无关。希腊历和回历都属于这种历法。它的一年中,也不可能出现“双春”、“盲年”。

阴历定年的依据是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绕日一周,即月绕地球十二次又三分之一,一年内之月数不能有奇零,故一年十二个月,仅354日,与岁实相比较,约余11日,积至三年,余33日,故每三年须置一闰月,尚余三日或四日,再积二年,共余25日或26日,可置一闰月,平均计算,每十九年须置七闰。以有节无气之月为闰月,有闰月之年为闰年,闰年有十三个月,其中某一月为闰月,月名依前一月名而定,如前月是八月,闰月则为闰八月。平年则十二个月。农历平年有十二个月,全年354天或355天,闰年为十三个月,闰年全年383天或384天。

因每月天数不能有奇零,故阴历一个月为二十九日或三十日。每月以合朔之日为首,即以朔日为初一日。每年以接近立春之朔日为岁首。

农历的闰年怎么计算?农历的闰年即含有闰月的那个年份。

我们知道,一个回归年的总长度为365.2422日,而一个朔望月长度为29.5306日,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就长度为29.5306×12=354.3546日,有十天左右的差距,如果不弥补的话,那么若干年之后,春节就有可能跑到夏天去了。

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十九年七闰法”,把回归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农历的元旦(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现在置闰的方法是两个冬至之间,如仅有12个月则不置闰,若有13个月即置闰。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前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其中序数为奇数的(如立春成为节气,偶数的(如雨水)称为中气。

农历以月亮为周期(阴历),十二个月历总共约有354天;再配合年历(阳历),年历则是根据地球公转所形成的四季变化而得的周期所编制。而月历较年历短,两者相差了11天,因此,便要每19年加多7个闰月来填补误差。而决定那一个月做闰月,则依廿四节气而定,农历月份通常包含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如惊蛰秋分等等,若某农历月份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历法便会把该月多加一个月以作为闰月。以2006年为例,农历七月正好是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的月份,因此便闰七月来作调整误差。

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

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自然那个月所在的年份就是闰年喽……

每年的农历春节那一天是怎么算出来的?我国的农历是阴阳历。就是同时考虑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其中24节气是完全根据太阳回归的。所以每个节气的公历日子是基本确定的,而农历日子反而相差甚远。但农历每月是根据月亮盈亏制定的。大家知道朔基本总是在初一,望在十五。

在我国的农历中其实一年的开头是立户。我们说的“丙戌年”、“甲子年”应该都是从立春算起。“时辰八字”就是这样计算。这个许多中国人都不知道。但立春和月相没有关系。而农历一个月必须从初一开始,也就是从月朔开始。所以就把离立春最近的月朔作为正月初一,就是春节。不过这天有时在立春前,有时在后。这就是为什么农历中常有闰月的原因。

农历日期怎么算阳历日期推算阴历日期的方法:前已述及阴历日期是以月亮的圆缺为计月单位,其以逢朔为初一,以月望为十五(大月为十六日),以月晦为二十九日(大月为三十日)。然而目前记时通常用阳历日期表达,如欲将阳历日期换算成阴历日期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其一是查《新编万年历》,如查1984年6月8日是阴历几日?翻开万年历6月10日是阴历十一,则逆推6月8日是阴历初九。其二可以利用公式推算阴历日期:

设:公元年数-1977(或1901)=4Q+R

则:阴历日期=14Q+10.6(R+1)+年内日期序数-29.5n

(注:式中Q、R、n均为自然数,R阴历是怎么算的?一年多少天啊因朔望月较之回归年易于观测,远古的历法几乎都是阴历。因为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三百六十五天,而十二个阴历月只有约三百五十四天,所以古人以增置闰月来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的历法自古就是一种阴阳历。因为每月初一为新月,十五为圆月,易于辨识,使用方便,所以通常称这种历法为阴历。闰月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在亚洲(尤其在中国),农历闰月特指农历每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及四季脱节,每2至3年置1闰,19年置7闰)。有时,闰月还指闰年中包含闰日的月份(特指公历闰年的二月)。农历闰月是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阴阳历以朔望月的长度(29.5306日)为一个月的平均值,全年12月,同回归年(365.2422日)相差约10日21时,故顺置闰,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二个月,十九年闰七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叫“闰某月”,如刚刚过去的2009年农历闰月为己丑年闰五月(2009年6月23日――2009年7月21日)、即将来临的农历闰月为2012年的壬辰年闰四月(2012年5月21日――2012年6月19日)等。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为什么说农历不是阴历 阴历 阳历 公历 农历之间到底啥关系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